如何识别常用肥料真假
【字体:大 中 小】发布时间: 2017-03-15 来源:钟祥市土肥站 作者:钟祥市土肥站 责任编辑:张友华
当前,农贸市场上流通的肥料可谓品类繁多,五花八门,农民朋友如何掌握识别肥料真假的常识,在鱼龙混杂的肥料品类中选出称心如意的肥料真品呢?
1、氮肥:尿素含N量小于46%是假货
对于氮肥来说,常见的有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化肥包装袋上应标示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执行标准。国产尿素执行GB2440-2001标准,如果执行企业标准或含N量达不到国标要求,就是假“尿素”。
2、磷肥:不执行“国标”无生产许可证号就别买
对于磷肥来说,常见的有过磷酸钙,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过磷酸钙执行GB20413-2006,如果不执行国标或无生产许可证号,质量定有问题,就不要购买。
市场上还发现叫做“多肽磷、磷锌酸钙、腐植酸磷钙、有机活性磷”的产品,实际上这一类肥料就是“白肥”,属于化工废弃物,是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废渣,不含水溶性磷,只含有枸溶性磷,只能施到酸性土壤里,若施到碱性土壤中,不仅没有肥效,还会造成土壤板结。
3、钾肥:不执行“国标”夸大宣传要注意
对于钾肥来说,常见的有农业用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硫酸钾镁肥、磷酸二氢钾等,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执行标准,其中硫酸钾镁肥还应有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号。
目前钾肥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钾宝,标识有“美国、以色列、全营养”等词语,或标称内含中微量元素,实则全有夸大宣传之嫌。另外,钾肥中的磷酸二氢钾执行HG2321—1992标准,并且只有磷钾两种元素,其它如还标有含其它元素,或执行别的标准号,或名称标为“复合型”、“改进型”“I、Ⅱ型”“稀土型”、“多微”等,或产品呈液体或其它性状,则是误导消费者,即为假货。
4、磷酸二铵:不执行“国标”则为问题产品
对于磷酸二铵来说,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执行标准。
5、复混肥:巧立名称“两证”不全要慎重购买
对于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掺混肥料(BB肥)来说,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复混肥料GB15063-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18877-2009、掺混肥料GB18877-2009)。另外,目前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掺混肥料(BB肥)。
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标注通用名称,也就是不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名称标识肥料名称,只用商品名称,或巧立各种名称;包装标识上无生产许可证号和肥料登记证号或仅有生产许可证号而无肥料登记证号;或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而执行企业标准;或标明该产品含中、微量元素,而不标明具体含量;或将有机质、中、微量元素计入总养分含量;或以氯化物为原料的复混肥料包装上没有标注“含氯”,以枸溶性磷为原料的复混肥料没有标注枸溶性磷。
6、有机肥:禁用味精下脚料、工业废弃物等为原料
对于有机肥料来说,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有机肥料的肥料登记证为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
7、微生物肥:无农业部肥料登记证号要留意
对于微生物肥料来说,包括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农用微生物菌剂,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微生物肥料的肥料登记证为农业部颁发,标示为:微生物肥(年代号)临(或准)字XXXX号,执行标准为:生物有机肥(NY884-2012)、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 (GB20287-2006)。
8、水溶肥:选购先看农业部肥料登记证号
对于水溶性肥料来说,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包装袋上应包括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和批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水溶性肥料的肥料登记证为农业部颁发,标示为:农肥(年代号)临(或准)字XXXX号,执行标准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107-2010)、中量元素水溶肥料(NY2266-2012)、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20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NY1106-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1429-2010)、有机水溶肥料(执行企业标准)。
目前,水溶性肥料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标签上无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号,有些产品用的是省级部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号;或标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功效、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等内容,如“壮根、膨大、抗病、对病害有抑制作用”。发现标签上有以上的问题时,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执法部门举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