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张集:万亩柑橘长廊又到飘香季
【字体:大 中 小】发布时间: 2017-12-05 来源:民生网 作者:陈伟
从张集镇区驱车近5公里就到了万亩柑橘长廊。只见满山遍野的柑橘挂满橘树枝头,将枝头压得快垂下地面。扑鼻的橘香惹人陶醉。陪同采访的张集镇委书记田野难掩喜悦地说:“这满山的红橘甜在消费者的嘴里,乐在农民的心上。”
示范户带出新橘农
位于万金淌村头的傅保定,是村里最先种植柑橘的示范户。他刻苦钻研柑橘的嫁接、培土、施肥、打药和整枝等技术,并东边打货西边卖,带领几家贫困户驻扎在山间地头开始了他们自称的“甜蜜事业”。
张军是万金淌村出了名的特困户。为了摆脱贫困,他拜傅保定为师,种起了高品质的泉水柑。在55亩柑橘园里,张军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年产泉水柑2万斤,获利30万元的好收成。小伙子勤学上进,敢挖穷根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傅保定。他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张军。
满怀感激之情的张军说:“岳父不仅教了我种柑橘的技术,还给了我终身幸福。我明年准备在提升柑橘品质上做文章,发展富硒泉水柑。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低产田遍栽“摇钱树”
说起万亩柑橘长廊,张集镇徐家湾2组村民胡宗祥感慨万千。过去,他家的几亩承包地由于缺水严重,总是“望天收”。每亩田辛苦劳累一年,换不回成本。家里年年吃“救济粮”。2013年开始,他花15万元承包了村里30亩低产田15年。种上柑橘后,仅两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他说:“柑橘产业每年纯收入近10万元,是我们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我们合作社种植的尾樟、日兰和大普等品种的柑橘因皮薄、汁多,口感好,已经成为北京、沈阳、黑龙江和新疆等地竞相争购的俏货。”钟祥市花果山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经国说。据他介绍,他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76家农民种植柑橘1.2万亩。共安排500多人就业。
张集镇委书记田野表示,我们扶持万亩柑橘产业发展,就是要改变传统农业低效运作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橘农发展富硒柑橘,让富硒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的新动能。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