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人大机关助力竹林岗村脱贫攻坚纪实
【字体:大 中 小】发布时间: 2018-01-02 来源:中新网湖北 作者:廖向荣 责任编辑:刘莉莉
钟祥市张集镇竹林岗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西南麓,虽风景如画,但又穷得让人揪心。2015年底钟祥市人大机关对口进行帮扶以来,制定扶贫路线图、修建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改善村容村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了全市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制定路线图
竹林岗村原是100来户的小山村,1990年与邻村李关村合并后,版图面积增大到23平方公里,但贫困人口却逐年增多。市人大机关工作队进驻后,首先从解决村民思想认识问题上入手,“扶贫先扶志”,30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一家一家走访,与村民拉家常、问冷暖,详细了解村级状况、贫困原因及情况,耐心讲解精准扶贫政策,激发村民志气,鼓励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短短1个月时间,机关干部走遍了全村每个角落,摸清了每户的家庭状况,找准了致贫的原因。走访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在村委召开“诸葛亮会”,研究脱贫对策,提出了三年整村脱贫的奋斗目标,帮助制订了村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扶贫规划和扶贫作战图,为38户贫困户量身定做致富“菜单”,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植产业扶贫,对因病致贫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医疗救助、低保救助,对贫困子女实施教育救助,有的还采取扶贫政策“组合拳”的方式进行扶贫。
打通主动脉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是制约竹林岗村发展、导致其贫困的主要原因。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竹林岗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定建一个月三次深入现场调研,在山间小路上踏勘线路,研究道路修建问题。组织交通、住建、水务、供电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集体研究、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虽然山区道路里程长、施工难度大,但是通过多方面努力,短短一年多时间,筹资260多万元修建了15公里道路,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从村部一直通到了省级公路。筹资40多万元修建了22公里自来水管道,常年喝山沟水的村民第一次尝到了“纯净水”的甘甜。完成了2个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压不稳、电力不足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民家里的电冰箱、空调真正派上了用场,再也不是摆设品了。
“以前村里一年到头看不到几辆车,现在扶贫工作队帮我们修了水泥路,外地的大货车几乎天天要到我们这里来拖货,我家的农产品——香菇、稻谷,喂的生猪,运出去好方便,卖的价格也好。”村民宁新富看着自家门前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喜上眉梢。
建起产业链
想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就要把“输血”变为“造血”,让贫困户找对路子,发家致富奔小康。围绕丰富的山林资源,市人大机关发挥人大代表资源多、智库优势强的特长,深入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20多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到竹林岗村调研考察,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建起香菇种植产业链,引进市内生产香菇的最大外贸出口企业兴利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帮扶,为村民免费提供2.3万袋香菇代料,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帮助办理小额信贷,贫困户何应学仅种植香菇一年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建起油茶产业链,引进湖北沐农公司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流转土地400亩建设油茶种植基地,贫困户全覆盖; 10名党员带头示范种植,并“一对一”帮扶1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吸引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于,5年后将产生80多万元的效益。建起生态大米产业链,推广种植优质稻米,虽然每年只种一季、产量不高,但产品价值高,每斤要比平原湖区的大米贵了近一半,仍然深受外地商人青睐。此外,还兴建了60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不仅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每年收入5万元,而且每户贫困户可分红900元。现在,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8300元增加到12000元,增幅44.5%。
升级美丽村
“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我们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是村支部书记宁德志代表村委在村民大会上的郑重表态。市人大机关全力帮扶,把机关支部主题党日开在了竹林岗上,30多名机关干部和村里的群众一起挥汗如雨,在进村道路上种上了红叶石楠、紫薇等景观树2000多棵,打造了2公里长的绿色景观画廊。聘请城乡规划院专家进村设计,种树、种草、配石、造景,安装漫步机、肩关节康复器等户外健身设施,打造了6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公共绿地。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村文化室、卫生室,竖立20多盏太阳能路灯,在路口安装电子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文体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业社区。
村民们说:“现在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晚上还有路灯,我们吃过晚饭都会散散步、娱乐一下,山里的土包子也学会了城市的广场舞,以前想都不敢想。”
路相通、树成列、景如画,一个融观光、产业、休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已具雏形,青山绿水的竹林岗上绽放出一朵朵灿烂的扶贫之花。
- 附件: